《中国版权》共享课堂暨微短剧版权保护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2025-07-31

全影版权登记了解到,7月24日,由中国版权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版权》共享课堂暨微短剧版权保护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宝林,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郑宁,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知识产权创新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陶乾,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余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文聪,点众科技法务总监邓婷,北京斐普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晓宇,红果短剧版权保护负责人任鸿涛等业界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百余人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版权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李劼主持。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宝林在致辞中表示,微短剧版权保护非常重要。他说,微短剧是互联网时代形成的一种新兴网络文艺形态。近两年,我国微短剧行业蓬勃发展,创新活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展现出较强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成为拉动影视版权产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但微短剧版权面临的侵权问题不容忽视。孙宝林特别指出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开展的“剑网2025”专项行动以及2024年中国版权十件大事中,都强调微短剧版权保护,充分体现了国家主管部门对加强微短剧版权保护与发展的高度重视,为微短剧产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他强调,具备独创性的微短剧依法享有版权保护,应从源头上推动优质微短剧创作、构建微短剧版权保护与协同治理机制。在他看来,微短剧的版权保护是一项技术、制度与多元协作的系统工程。从创作源头的版权权属界定,到传播过程中的侵权风险防控,再到侵权纠纷发生后的有效***,需要微短剧产业链上的各方主体、行业组织、监管部门以及司法机关共同努力。最后,孙宝林呼吁,要构建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微短剧版权保护与发展共治新格局,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在法治轨道上持续、健康、繁荣发展,希望与业界携手一道,共同推动我国版权工作高质量发展。版权登记


在主题发言环节,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余俊以“微短剧视域下作品概念的反思”为题,聚焦微短剧碎片化、数据库叙事、人机协作等特点,系统梳理多起AI相关案例,深入剖析微短剧创作面临的版权问题,从哲学、伦理和法律层面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主张混合智力成果应与纯粹人类智力成果的法律平等地位,为在AI时代全面保护新型创作成果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知识产权创新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陶乾以“微短剧领域的侵权样态与责任承担”为题,系统梳理了微短剧领域的版权侵权样态,重点分析了AI技术对侵权行为的助推作用。她指出微短剧因版权授权不清、制作成本低、传播渠道多等特性加剧了***难度,提出“抽象过滤比对法+整体观感法”等侵权认定思路,明确了权利边界与判赔考量因素,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专业建议。


点众科技法务总监邓婷以“短剧版权***困境及保护路径探讨”为题,深入分析短剧热潮下的版权侵权痛点,揭示了微短剧面临的网络与同业抄袭等侵权乱象。面对诉讼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等***困境,她提出加强平台治理责任、统一平台处理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等保护路径,为微短剧版权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文聪以“微短剧版权案例的启示”为题,基于列举的典型案例,全面分析微短剧独创性判定、合理使用情形以及改编合同纠纷等核心问题,解读侵权判定中的“接触+实质性相似”原则,探讨平台责任边界及合同纠纷中权利解释的适用规则,强调法律适用需坚守权利与利益的价值平衡,为微短剧版权纠纷处理提供了清晰的法理指引。版权加急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郑宁以“微短剧版权生态优化路径构建”为题,聚焦微短剧行业现状,系统梳理行业模式、备案方式、监管政策、市场规模等核心特征,结合丰富实践经验与行业经典案例,深入剖析了微短剧版权生态的主要构成、基本原则、优化路径,从产业、法律、治理角度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北京斐普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晓宇以“版权协同治理——权利人与平台版权保护合作畅想”为题,从权利人与平台的不同视角深入剖析了微短剧版权纷争症结——关键在于成本分担,他呼吁通过加强双方权益保护意识,促进权利人与平台间相互信任、充分配合、合理分担成本,实现合作共赢,共同营造持续健康的版权保护环境。


红果短剧版权保护负责人任鸿涛以“短剧行业的发展与版权运营”为题,系统梳理短剧行业的市场规模、内容特点、发展阶段,深入剖析了当前短剧行业盗版抄袭等侵权乱象的严重态势及其带来的多重危害,并从网络平台、行业协会、监管部门、司法机构等多维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路径,为短剧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圆桌讨论环节,以“产业协同治理视角下的微短剧版权保护”为主题,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郑宁担任主持,与来自马厩制片厂出品人姚嘉飞、小西工作室合伙人叶娟、己任律师事务所律师卢亮、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余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文聪开展深入交流。姚嘉飞从实际商业案例出发,探讨微短剧盗版行为的本质与现状,并针对行业***困境,强调平台在短剧盗版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叶娟认为,编剧作为个体创作者,目前面临难以及时发现盗版行为和***渠道不畅等问题,呼吁业界关注编剧***困境,共同助力微短剧版权保护。卢亮指出短剧***的核心痛点在于“快”与“赔”,***的快速响应与合理赔偿机制,需要行业共同测算、形成标准,为司法裁判提供有力依据。此外,平台响应机制也亟待优化,以推动短剧***高效与公正,实现行业发展与权利保护双赢。余俊认为在解决微短剧侵权问题上,不仅要从法律、政策层面寻求突破,更要充分发挥平台的治理作用,可通过细化责任分类、采取前端预防措施,主动避免侵权发生,为微短剧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熊文聪强调平台通知—删除机制需优化,根据作品特点及时快速处理侵权通知,对于重复侵权用户,平台应加大打击力度,提升***效率。


活动最后,李劼指出,本次研讨会通过汇聚各方智慧,围绕微短剧版权保护在学理和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探索全链条、多维度的版权治理路径,为微短剧版权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方案。作为中国版权杂志社倾力打造的品牌活动,《中国版权》共享课堂着重在版权细分领域开展专业研讨,持续加强版权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未来,《中国版权》共享课堂将聚焦服务文化强国、版权强国建设,加强调查研究,注重问题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不断策划和推出新的活动选题,为中国版权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版权服务